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极简主义与密斯·凡德罗 -德国设计师系列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0-07-28 人气:23308

u=4225269971,408344523&fm=26&gp=0.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国建筑师,(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其深受影响,其“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密斯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微信图片_20221201213909.png

密斯在建筑史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彩的亮点。今天,建筑评论界仍将这种具有表现主义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的建筑,称为“密斯风格”。

少即是多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是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相信各位心友看完这篇文章,会有一种特别平静的感觉。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微信图片_20230917153332.png

      密斯·凡·德·罗,德国建筑师,(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57b2d928cee3488cb4033db7ef15fa75.jpeg

(巴塞罗那椅)

15afc87105484e779a31d1bbc1098bc1.jpeg

(MR椅)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30d7247314c2425e880509694af34442.jpeg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凡德罗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凡德罗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密斯·凡·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是他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斯也重新定义了墙壁、窗口、圆柱、桥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


巴塞罗那德国馆

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流通空间

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我相信在密斯做了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后欧洲建筑界的震动是多么巨大。的确,对于那些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那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有趣的是,在西方,这是种全新的东西,而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古代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园林工匠已经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位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流通空间”概念和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只不过,诚如我前面对密斯的“少就是多”的理解,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造园艺术全然不同,其差异性甚至使一般人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原因就在于: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目的是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人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二者都成功了。
在稍后于德国馆的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西格拉姆大厦

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4

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深入广泛地影响着后世的设计。去除不必要的装饰,保留核心元素并将其提炼升华,MAXXI(无极)秉承这样的理念,将少即是多融入到设计骨髓当中,演绎极简主义精神内涵:

少即是多由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的:“Less is more。”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

u=134691026,3672433823&fm=11&gp=0.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 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主张技术与艺术互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艺术效果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柏林

1962年-196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现代建筑先驱密斯·凡德罗设计,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建筑呈立方体形,共有两层,展览大厅由钢和玻璃组成,内部通过活动性的隔断布置一些流动性的展览,设计手法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相似,充分体现了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


吐根哈特别墅

捷克

1930年

吐根哈特住宅是密斯在欧洲的作品中最具权威的作品之一。这栋住宅首层的起居室是整个建筑的精华所在,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被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分隔,餐厅则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书房,客厅,餐厅和门厅作为起居室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互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延伸至花园,造成一种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的效果。完美诠释了密斯的“流通空间”的概念。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

芝加哥

1939年-1958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郎楼是密斯“全面空间”概念的全体现。在120米*220米的长方形基地上,克郎楼的上层是可供400人同时使用的大空间,包括绘图室,图书室,展览室和办公室等空间,不同部分用一人多高的木隔板来分隔。大厅没有内部支撑,外墙沿用密斯最爱的玻璃幕墙。克朗楼正像其名字—crown(皇冠)一样,精致典型但很不实用,但其体现的“全面空间”思想,却成为二十世纪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范斯沃斯住宅

伊利诺伊州

1946-1951年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1945年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与其他住宅建筑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拉斐特公园

底特律

1959年

拉斐特公园(Lafayette Park )位于底特律市中心的东部边缘,是密斯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占地78英亩的建筑群于1959年完工,就在皇冠大厅和西格拉姆大厦之后。拉斐特公园(Lafayette Park)体现了“公园里的塔楼”的现代主义理想。


Landhaus Lemke住宅

柏林

1933年

Landhaus Lemke住宅位于柏林市的Obersee湖畔,是密斯1933年建造的自住私宅。这座房子散发着清新,干净和正式的美学特征,采用坚固的砖石结构,设计简单实用,同时兼顾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和谐平衡。这是他在1938年移民到美国之前在德国的最终项目。



860-880湖滨公寓

芝加哥

1948-1951年

860-880湖滨公寓位于芝加哥市中心,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最著名的建筑作品。该公寓由两栋26层高、钢铁与玻璃裸露在外的塔式公寓组成,它们方正地矗立在不规则石灰华铺面的广场上。860-880湖滨公寓重新定义了战后年代高层住宅的内涵,是最接近密斯一直追求的“少就是多”目标的“表皮与骨架”建筑。


000000000000001.png

业内第一本适合木作设计师及爱好者阅读及实践的木作教程

《画说木作》

作者:陈玲江 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342732

      目前木作产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其中融入了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木料质感、不同新兴科技手段而产出的,具备了当下的视觉审美和实用性。本书共计 6 章,包括木作概述、木作设计手绘与现代加工基础知识、传统木工工具与木作结构解析、微木作设计与加工、木作文创品牌及产品分析,以及木工坊等内容。

      读者不仅能学到木作基础、开发流程、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品牌经营、工具使用技能、计算机三维软件辅助设计、木作结构解析、典型设计案例解析等知识,还能学到木作产业商业开发的相关行业知识。

       本书内容翔实,讲解系统,案例贴近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适合传统木工艺匠人、年轻手工艺设计师、文创产品设计技能培训机构、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与木作爱好者学习和阅读。





雷蒙·罗维  乔纳森·伊夫  卢吉·科拉尼 菲利浦·斯塔克  张永和   马岩松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埃托·索特萨斯    安藤忠雄  矶崎新       马克·纽森  扎哈·哈迪德        隈研吾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李剑叶     刘传凯    杨明洁  贾 伟    潘  虎    沈文蛟   张 剑       张雷     迪特·拉姆斯   艾斯林格  凯瑞姆·瑞席  康士坦丁.葛切奇   佐藤大   深泽直人    原研哉    喜多俊之   石上源          清水吉治    刘小康     陈幼坚   叶智荣    靳埭强     蒋友柏    安尚秀   坪井浩尚   黑川雅之   柳宗理   田村奈穗    吉冈德仁     柴田文江         马克纽森      王  澍    托马斯·赫斯维克    阿尔瓦·阿尔托   阿诺·雅各布森  布吉·莫根森  汉斯·瓦格纳  费迪南德·亚历山大·保时捷

彼得·贝伦斯   威廉·华根菲尔德   理查德·萨帕   芬·尤尔  埃罗·沙里宁  玛丽安·布兰德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维纳·潘顿   勒·柯布西耶  贝聿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