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建筑界最走火入魔的隈研吾--日本设计师系列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0-07-22 人气:3514


ef66c464ede84e1dae989a8aa9779b5d.jpeg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著有《十宅论》、《负建筑》等作品。

人物经历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获奖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著作

《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负建筑》:让建筑消失。

《再见.后现代》

《建筑的欲望之死》




微信图片_20230911122951.png


在《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中,隈研吾公开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建筑实践精粹。本书按照10种材料将作品分类,囊括81项经典案例,数百张高清照片、手绘草图及细节图纸,深入剖析隈研吾运用材料的技艺和神髓,带领我们深入东方建筑的另一种可能。

长城脚下的竹屋是隈研吾的重要尝试,它内外部使用了大量竹子。为了把这种易开裂的材料用在结构上,并延长使用寿命,隈研吾先用钢板加热竹子,再给竹子上了一层油。直径60毫米的竹子也按60毫米间隔排列,整个建筑都控制在一个节奏上。透过竹条的缝隙,能隐约看到长城的烽火台,既应和了“不可居无竹”的中国文化,又蕴含了“物我合一”的设计哲思。


微信图片_20230911123223.png

隈研吾以敏锐的建筑嗅觉,洞悉日本消费者对于住宅的需求,并戏谑式地将战后日本的住宅分为十类,通过这十类住宅探索日本人的居住文化,批判日本住宅对于西方住宅的模仿与崇拜。

在隈研吾眼中,暗示着“旅行与性”的“单身公寓派”住宅以商务旅馆的单间为原型,成功满足了年轻的都市单身生活者对于理想住宅的想象;而以欧美的传统别墅为原型的“食宿公寓派”则满足了无数家庭主妇对于家庭生活的浪漫期许;至于“咖啡吧派”住宅,它以精挑细选的高档桌椅、细而窄的空间照明,烘托出一个个寂寞而又渴望表现自我的都市白领,满足了他们对于中产生活的美好想象……

《十宅论》的标题模仿将住宅神圣化的《住宅论》,内容又致敬了马可·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建筑书,更通过建筑阐述了重视文脉的日本式符号原理及其象征意义——这是一位建筑大师的日本文化论。



微信图片_20230911123916.png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微信图片_20230911124141.png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重大转变。之前,我始终有意识地反对西方的设计方式与原则。可日本太小,无法让我实践这些理念。中国却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在这个地方,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与日本的安于现状完全不同。”

“干脆我们来尝试一下把一块石头放在现实的路上,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放置这块石头,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种行为叫做建筑设计。”

“在这种自然融合文化上,我觉得有很大的不同。I.M.PEI(贝聿铭)作为20世纪的建筑师,他那时期自然融合的方式,在于建筑体本身,基本上是以混凝土为主体,加入玻璃透光的元素进来,他那种融合是有限度的。到了如今,我希望把这种融合放得更大,不但是希望“破坏性”更大,而且是以这种融合为主体,这点是我觉得我和I.M.PEI最大的不同。”

“首先要说的是竹子材料到现在为止很少用来作为主梁,更多的是运用于表面材料。但竹子在作为其原生态的时候,给人一种很强的柱子感觉,怎么把竹子作为结构重要部分来使用,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因为竹子是一个很容易裂的材料,如果要做支撑结构,我需要将它加固,并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可能来探寻。”

微信图片_20230911143003.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304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302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94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932.png

“日本禅是从道元和尚开始的。道元和尚是日本禅宗的始祖。要说这个,我想举一个禅宗公案来说明。有一次,道元到中国来,在一个庙里,他去拜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却见他自己在做饭,道元就问:“你都做到这样高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呢?”老和尚答:“这就是禅。”在这一瞬间,道元和尚就顿悟了,回到日本后,他从禅宗发展出来的要义就是:禅宗与生活是一体化的。于是,所谓的禅,所谓的宗教性,所谓的文化性,这些都结合得很紧。

“建筑界的品牌当然是需要的,品牌的生成方式有非常多的可能。作为20世纪的建筑师,安藤的品牌制造形式是,他做出了一个样式之后,始终在不变地维持这个品牌。但在21世纪之后,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地出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一个建筑师品牌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话,他会很快地被人所抛弃。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建筑师品牌已经不是建立在一个维持的状态下,而是建立在一个“破坏”的基础上。就像是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它之所以不断地在做创新,其实它是在展示一个不断破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越发被人记住。所以后一种状态,它更接近于艺术。我觉得我的品牌形成过程,是更接近于21世纪的这个破坏性形成的形式。 ”




设计理论

“让建筑消失”

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这既是亚洲都市的常见的缺点同时也是魅力所在之处。隈研吾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他的建筑师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东京正值经济景气充满活力的好时代。 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变化。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建筑项目剧减,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形式。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原来形状。

建筑看上去只是在山顶大地上开了条缝,而且只有从空中鸟瞰才看得见这条缝,从地面人们看到的只是山。如果说通常建筑的存在形式是造型性的,这个展望台就是空洞性的,采用了造型的逆转形式,建筑的形态被抹消了。尽管如此,在这个建筑里人们在经验上对建筑空间秩序(sequence)的认识还是确实地存在着。通过做这个建筑我发现了以体验性的建筑、以作为现象的建筑来取代从前的建筑形态的可能性。

玻璃幕墙往往隔断了环境与主体的联系。不是只要使用透明的玻璃就能成为开放性建筑的。又比如京都的町屋(注:日本传统城市中面向街道的铺面房),面向街道的门面部分多装有木格子窗,这种木格子窗把室内外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成功地做到这种联系,需对粒子的素材、尺度把握得非常细致慎重。首先要对构成外部环境的素材与尺度进行解析。对作为内外媒介的粒子进行设计时也要选择恰到好处的素材与尺度。

需对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主体的活动进行分析。主体相对于粒子的距离、主体在场地中以怎样的速度移动,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可以决定粒子的素材与尺度。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是简单地把建筑埋起来而是用把建筑粉碎解体的方法来使建筑消失的可能性。粒子的设计完成了,其他的因素,如平面、形态也自动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首先决定平面和形态,最后再考虑室内外分界部分的细节。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进行对比。

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性。他所期望以现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再生。这也是传统性、地域性与先端性、全球性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回归自然

隈研吾讲述了其独特的“层次感”(Layering)建筑理念,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装饰细节,建筑都诉说着工艺与材质的故事,带给人们超越时空的奇妙体验。

此外,隈研吾还和多位国内顶尖建筑大师对话,探索建筑艺术的可能性,他认为建筑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应该融入城市、融入环境。

6069b2495cf2458fb422ca6fff505ae9.jpeg

隈研吾亲自讲解其全球作品

微信图片_20221201221350.png

隈研吾先生在诠释全球建筑发展趋势和设计挑战时,特别讲解了他最新设计的位于温哥华的建筑作品——阿铂尼·隈研吾Alberni by Kengo Kuma;该项目的设计回应了当代住宅建筑的问题,全方位展现了“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8e95e8e9cacb4300882706cedfd9e5a6.jpeg

观众参观隈研吾全球代表作品展览

“我感受到温哥华这座城市与大自然之间有着与众不同的和谐,并被它的地理优势深深震撼,希望可以打造出一座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建筑。阿铂尼项目的尺度和对细节的把控程度,对我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冒险和创新。我很幸运能够与西岸置业,还有温哥华,一同开始这段旅程。”,隈研吾表示。

这次项目集合了隈研吾对建筑艺术的全部理解,与他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遥相呼应,处处细节都体现着这位大师级建筑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层次感”设计哲学





作品一

Z58水/玻璃

这是一个老办公楼的改造方案,坐落于番愚路58号,毗邻"国父"孙中山家族的美丽花园,其前身是上海市手表五厂的厂房。完全让人感觉不到是一老建筑改造。正立面的镜子般的花栏正是隈研吾最擅长的"使建筑消失",建筑空间的高潮是建筑的顶层,一间立于水面上的房间……,与周围很协调。隈研吾没有放过任何一细节。花栏的浇灌方式也很特别。 门厅像是一个被分离的室外空间,空间很静谧。一侧是沿街的镜子立面,一侧是用条形绿玻璃条做成的肌理效果,玻璃条截面是切角后的正方形。门厅的交通很简洁,一条小径通达办公区和电梯,周围是人工水面。 作品二: 那须历史探访馆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这些铝板是与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006.png






作品二

马头町广重博物馆

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年。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建筑消失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细形态相接近。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145.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25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211.png


作品三

高柳町社区中心

广重博物馆

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藉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725.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703.png







隈研吾中国作品

3-13.png

长城公社(竹屋)

作品四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竹屋

这座建筑是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作品,叫“竹屋”。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隈研吾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的“竹屋”

在中国,隈研吾亦设计了多件地标性作品,秉承一贯的自然生态风格,其中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整体采用玻璃和竹子等自然材料,透过竹条间的缝隙,长城的烽火台清晰可见。


作品五

瑜舍

享誉国际的日籍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与建基于上海的著名设计师Lyndon Neri及Rossana Hu——发挥创意天份,打破常规,合力主理位于北京的全新豪华酒店“瑜舍”。此乃Swire Hotels旗下全新独特酒店系列的首个发展项目。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95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925.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25910.png


作品六

莲屋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组成。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被设计为布满坑洞。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

微信图片_20230911130133.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30143.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30157.png



作品七

三里屯SOHO

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101.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032.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142.png


作品八

银山温泉浴场Ginzan浴室

 坐落在落雪地带的山谷的一个木制四层温泉旅馆。再次修整时最大限度使用原有的百年老店的木材,同时加入一个庭房来改变内部空间结构。这个庭房由精致的4mm宽的竹子外层环绕。一种被称作Dalle de Verre的最初在中世纪被采用的几乎透明的玻璃,被用在面向外面的入口处。 这些既非透明也不是密封的竹子外层,以柔和的光线和内部阴影,营造出一种温泉内温暖放松的浴室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517.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53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408.png


作品九

安养寺木如来坐像收藏设施

放置木制的阿弥陀如来坐像(特定的重要文化财产)的地方,可追溯至12世纪的坐像被安放在山口县丰浦町吉祥寺内。 外墙由35厘米厚的砖块建成,这些砖块是用当地传统制砖方法制作的,部分由钢圈加强,中间有孔,目的是过滤空气和光线。因为砖块有控制湿度的功效,因此这里没有安装空调,其间的理念是藉由材料本身来调节环境。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722.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808.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1734.png


作品十

Tiffany珠宝东京银座旗舰店

在对这个9层建筑大楼的改造中,隈研吾的做法是尽可能地运用了建筑学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是作为装点门面的外部改造。建筑师细心地关注到介于建筑与其地界范围之间的80厘米的间隙。

在这个间隙中间,292个由特制的玻璃面板组合起来有了钻石切面的质感。对设计师而言,每一片面板都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组件。在面板中,通常用于飞机双翼的双层铝蜂窝被加载到了双层玻璃中间。每个面板都通过不同地角度进行演绎,不同的平面的面板就好像精密切割地钻石一样,能够让光穿透进去,然后再折射出来。面板地外框和铰链是通过用于汽车的工业锁扣制成地,这个小细节再一次向我们证实了建筑的高度精确性与安全性。

这些面板最后通过四条结构支撑腿固定到建筑上,整体上看上去就像从地面上生长到建筑上的聚生的寄生植物一般。通过在仅仅80厘米的空间中加入这样地新的建筑构建,设计师成功地带来了现有建筑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巨大变化,提升了银座地区的优雅氛围。

对于室内的营造,设计师意图通过引入外部地自然光创造一个体贴而半透明地氛围,同时让顾客的视线被面板温柔捕获。为了精确地吸收柔和的光线并且通过反射制造出一种柔和的阴影,设计师仔细结合了材料与细节,希望通过材料表现出光的气质。

为此,设计师安装上由增强安全玻璃制造地透明的百叶窗;在室内运用了大面积的石质光墙,这些来自亚得里亚海的光墙在被打磨成4毫米的薄片之后就拥有了良好的透光性;来自四川的类似云母的抛光地板能够很好地对光线进行反射与折射……每个元素都旨在为顾客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再配合由Satoshi Uchihara设计的具有突出效果的照明体系,三层的室内展示区就变成了一场光的表演,释放出蒂凡尼的灵魂。

设计师还试图从结构上表达空间的联系以及蒂凡尼旗舰店应有的优雅氛围,大厅的门庭是对这一想法最理想地解读。它是一个两层楼高的空间,透明水晶石墙和玻璃墙正对着它,将街道与商店联系起来。通过屋顶的镜面以及石墙内部的照明系统,灯光充斥到了整个空间中,温暖而迷人。在自动扶梯处,木制的宽墙将一楼和二楼联系起来,三楼的一个辉煌地枝型吊灯又将木帘包围的三楼休息区与二楼进行了衔接。

蒂凡尼的各个系列便在这样优雅而灵动地氛围中被展示出来,当然,在这里,设计师还试图呈现品牌的一种现代气息,通过木制挂帘、空间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师的标志性设计以及透明窗帘表现出来,休息区的打造最能看出设计师的这一意图。再这里,轻柔地纱帘与略显厚重地幕帘出现在同一空间中,展现出色彩与质感的对比,蒂凡尼Atlas®的式样还被手工缝制到纱帘上,表现出品牌独特地烙印。空间的家具都是定制的,表现的依然是一种优雅而现代的态度。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158.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134.png


作品十一

THEBHS包豪斯国际家居研发中心

THEBHS包豪斯国际家居研发中心选址于浙江嘉兴,是THEBHS包豪斯公司2011-2013年重要的项目之一。旨在建造一座集展览、设计、研发、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家居研发会所,因而在设计主题上,隈研吾事务所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去设计一个地标性建筑。结合中国江南水乡的秀美环境及建筑周边河水环绕、视野开阔的实际情况,隈研吾事务所提出了“山峰”为主题的设计概念,将建立一座最高点高度24m的建筑。雕塑建筑仿佛层层“山峦”环绕在湖边,以达到建筑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感,并将通过富有特色的建筑材料塑造出优雅个性的“形态与轮廓”。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443.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453.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522.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432.png


作品十二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至诚馆

建筑与悬崖紧密联结,用67根永久基础螺栓固定,这种独特的建筑方法别无二例。建筑共四层,各层水平偏斜45度得到井字形构造体,削弱了平面图上的非连续性,而所有空间的环境都保持着连续性,这种连续与非连续并存的现代结构恰恰与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追求的新艺术方向相一致。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808.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142728.png


timg.jpg

北京市区内的三里屯SOHO同样出自隈研吾之手,采用了超高层建筑身形构成有机建筑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北京最具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860b766449ae4324a47c71925f229894.jpeg

Ceramic Cloud陶瓷云

GC博物馆室内

重叠纹理的交织层次定义了阿铂尼的全新体验,从工艺到材料的精心甄选,成就了贯穿自然、轻盈、通透的新景观主题。阿铂尼•隈研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温哥华独有的依山傍水的都市景象,采用平缓的曲线设计,使其巧妙地隐匿于周围建筑群中。

u=3495422003,1009794598&fm=26&gp=0.jpg

城市规模到建筑细节,每一处的仔细斟酌最终呈现出“以减为增”的设计策略,用附加创意唤醒丰富厚重的层次感,将“以小见大”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ee39ab54799341be862fe28702ef9007.jpeg阿铂尼•隈研吾各角度概览

阿铂尼•隈研吾的外层由阳极电镀的孔状固体外墙铝板和白色玻璃面板构成互动单元,背面则为木质质感,搭配简单构造的玻璃扶手,展现出有层次感的阳台切面。采用木质印刷铝底的弧形阳台和平面楼顶,边缘用幼纹面不锈钢勾勒,多种单一元素的堆砌重叠,塑造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六个不同角度的高层建筑。

重叠纹理的交织层次定义了阿铂尼的体验,从城市规模到细节,建筑诉说着工艺与材质的系列故事。截然不同的空间特性贯穿了自然、轻盈和通透的主题,隈研吾将独特的设计理念延伸至大楼内部的每一处设施,靠近端详,总能发现新的细节。
ff306810cfb1454b9e2faac4019579db.jpegSunny Hills at Minami-Aoyamab741514f61c04e6a84e3e82d1ccdd712.jpeg

23f8ca33a5fc491aba700a07b8edbd2b.jpeg

f37c42f7db9146a7a917fb732505de5f.jpeg

e7d935ff7b2b472ebea7cd471f9a31a2.jpeg

巴黎杜丽乐花园yure

此次隈研吾更是大胆地将木结构元素加入了这座高层现代居住建筑中,颠覆人们对于木水不兼容的固定思维,成功打造全球首个以层叠木质结构为设计主题的室内游泳池。

设施架构汲取日本寺院的建筑清新生态的禅意精华,用大量木结构的堆叠组合,一改传统泳池的普通面貌,将此处常规设施打造成设计感十足的禅意新体现,充分展示了项目“以小见大”的主题。

722289f44c6f40dd8a1751cfc52a8eae.jpeg日式风格是隈研吾的一贯秉承的特色,比如在设计北京瑜舍酒店时,设计师将和服的灵感融入设计中,利用12 层礼服的层次感打造复杂分层的室内装潢。与环境共生同样也是日式建筑中最为有代表性的观念之一。

竹屋,长城脚下公社是最著名的场景,是很多电影(如志明与春娇)电视节目(晓说)的取景地,这说明了很多,在这个建筑里,建筑师本身的设计理念被释放,整个建筑采用玻璃和竹子等自然材料,透过竹条的缝隙可以隐约看到长城的烽火台,实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东方禅意设计理念。

5-12.png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依山势由高至低,屋顶借鉴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玄瓦坡顶,错落有致,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也与所处地域的建筑文化相契合,博物馆内部空间大跨度开放空间与落地玻璃保证室内展区可以被有效使用。

4-12.png

北京三里屯sohou

建筑设计上采用了颜色流动与视觉设计的标准化,来降低相似建筑群体之间距离所造成的空间压力,玻璃与铝板木墙体现出自然的设计肌理。




·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

2012年4月开业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是隈研吾的近作,共八层错落叠加,包括事务所、会议室、报告厅等,顶层则是观光茶室,内外部大量使用木制结构装饰。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756.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739.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747.png


· 宝积寺车站 ·

宝积寺站是JR东日本宇都宫线沿线的车站,也是东北本线与JR东日本所属的地方交通线、乌山线的分歧点及乌山线的起站。除了JR东日本外,在国铁分割民营化时,宝积寺站仍设有货运站,因此也是日本货物铁道(JR货物)的车站之一。2006年货车班次取消后,隈研吾重新设计了该车站的出入口。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00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956.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94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1935.png


· 埃克斯音乐学院 ·

隈研吾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设计的埃克斯音乐学院外观很有特点,上面有很多褶皱,在外墙会形成光影交织的效果,很有动感。 同时,这种外观设计也借鉴了日本折纸工艺,这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学院位于大型的公共广场内,玻璃墙后面就是入口,进去后就是音乐厅。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212.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219.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227.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20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156.png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

位于浙江象山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被优美的自然环境包围。隈研吾设计的美术馆形态与倾斜的地形相结合,并没有侵入到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菱形的建筑形态创造了流动性的展览空间,交替变换的层高和空隙,将参观者带到被自然景观包围的户外区域。当地原生的建材和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让建筑从基地土壤中生长出来。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459.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51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506.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451.png


· 新津志博物馆 ·

隈研吾设计的新津志博物馆位于成都新津县道教圣地老君山脚下,它的展览空间有着道教的精髓。外墙的瓦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艺制成。道教强调对大自然敬畏和阴阳平衡。瓷砖用钢丝挂在空中,在空中飘动,好像没了重量。还有一些瓦嵌入外墙,这种处理手法让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像融合。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657.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711.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70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648.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22641.png



隈研吾北京之行特色

展览还原竹屋、太宰府星巴克和东京大学研究大楼三处大师设计的实景,让人身处北京却真正贴近世界著名建筑。

7-7.png

6-10.png

东京大学研究大楼(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微信图片_20180802143054.jpg

微信图片_20180802142817.jpg

隈研吾先生说:建筑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跨界行为的结果,它需要人去使用,也一定会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并被他们所影响。当人们聚集于建筑之中,融界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不同的人群在建筑中进行交流,达到理解,便打破了边界,达到无界。王澍曾经说过,一个地方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一个人。所以建筑与人的边界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设计师所造成。

u=1779337312,853596143&fm=26&gp=0.jpg

隈研吾:云南腾冲石头纪酒店设计

1111.jpg

雷蒙·罗维  乔纳森·伊夫  卢吉·科拉尼 菲利浦·斯塔克  张永和   马岩松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埃托·索特萨斯    安藤忠雄  矶崎新       马克·纽森  扎哈·哈迪德        隈研吾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李剑叶     刘传凯    杨明洁  贾 伟    潘  虎    沈文蛟   张 剑       张雷     迪特·拉姆斯   艾斯林格  凯瑞姆·瑞席  康士坦丁.葛切奇   佐藤大   深泽直人    原研哉    喜多俊之   石上源          清水吉治    刘小康     陈幼坚   叶智荣    靳埭强     蒋友柏    安尚秀   坪井浩尚   黑川雅之   柳宗理   田村奈穗    吉冈德仁     柴田文江         马克纽森      王  澍    托马斯·赫斯维克    阿尔瓦·阿尔托   阿诺·雅各布森  布吉·莫根森  汉斯·瓦格纳  费迪南德·亚历山大·保时捷

彼得·贝伦斯   威廉·华根菲尔德   理查德·萨帕   芬·尤尔  埃罗·沙里宁  玛丽安·布兰德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维纳·潘顿   勒·柯布西耶  贝聿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