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柳亦春--注重结构和功能,构建诗画意境的具体场所 -中国设计师系列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3-09-15 人气:474

d4282e2013dd43b28346a10a0e77f456.png

官方网站:http://www.deshaus.com/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2001年成立于上海,现任合伙人以及主持建筑师为柳亦春与陈屹峰。每一次的建筑实践对他们而言都是探寻事物本质的机会,他们从对自我及其环境的沉思开始,在建筑中去寻求与传统的诗 / 德情节不相分割的理。他们不断探索能融合地形、人文、功用等诸要素的方式,直至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令空间与形式显现。



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于2001年,至今正好是二十年。我们刚刚出了一本20年的专辑,对过去的工作做了一些总结。大舍是一个注重于建筑实践的建筑事务所,同时也非常重视理论的建构,希望能够通过在一个具体的地点,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所做的具体设计,体现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一个进程。

大舍的设计是以现代建筑为基础,希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过去的十年里,工作非常多的集中在上海黄浦江的沿岸,在工业的旧址上进行一些城市更新的设计,也发展了通过注重结构,带来跟具体的建造,跟具体的场所、具体的功能发生关系的这样一种建筑实践。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2]  。
代表作品有螺旋艺廊 [3]  、龙美术馆西岸馆 [4]  、雅昌(上海)艺术中心 [5]  、花草亭 [6]  等,曾获“远东建筑奖” [7]  、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1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11) [8]  以及由英国《建筑评论》杂志评选的AR新锐建筑奖 [9]  、2015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30强” [10]  、2016年大舍龙美术馆(西岸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 [11]  、第一财经201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年度思想者 [12]  等奖项。
所在单位: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14] 
199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广州市设计院
1993年在广州与史磊、陈彤等人成立DESHAUS工作室
2012年受聘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2] 
建筑师》杂志编委 [15]
1997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96年台湾财团法人洪四川文教基金会建筑优秀人才奖
1999年美国RTKL建筑设计公司访问建筑师
2000年建设部城市住宅建设优秀试点小区"建筑设计"金牌奖
2023年第二届“自然建造”奖(实践成就奖) [16]

微信图片_20230915135020.png

个人建筑观

今天的建筑学需要一种"简朴性"。
"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是文明与文化的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当一种文明失掉了它的简朴性,而浸染习俗,……,文明就会到处受到困扰,日益退化下去。"
这种简朴性可用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的另一段话来形象地描述,"一个刚从大学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出来的大学助教,他的讲辞是深奥繁杂,极其难于理解,而只有资格较老的教授们才能把他的思想单纯地用着简明易解的字句表达出来"。在林先生看来,在研究学问和写作上,简朴是最难实现的东西。
建筑设计亦是如此。简朴必须先消化和成熟,而设计也正是一种需要融会贯通的艺术。
所以我想继续沿用林语堂先生的话,为我们今天建筑的所作所为寻找一丝安慰:当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的时候,思想会变得更明澈,无关紧要的一nbsp。


微信图片_20230915133644.png

这是一本建筑作品集,选取了大舍事务所的24件作品。整本书以水泥灰为主色调,封面材质为灰色牛皮,采用压凹和烫白漆片的工艺来呈现书名。全书手感舒适,色调素雅,与建筑主题吻合一致。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克制,呈现的效果恰到好处。书中灰调图片的呈现维度丰富,层次感强,和彩色图片结合。文字排版遵循了严格的网格系统,但又不乏自由的方法,阅读舒适、节奏感强。

序言
天窗与飞艇
张永和
对谈
即物即境
对谈I
对谈II
作品


柳亦春:如果要推荐两个建筑的话,一个是美术馆项目,另一个是杨浦滨江的边园。这两个建筑都是上海在世博会之后进入城市更新时期的,针对黄浦江沿岸原有的一些工业仓储和码头改造的项目。

“龙美术馆”是一个北票运煤的码头改造成的美术馆。我们采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伞拱”结构的形式,跟原来的场地里面保留的运煤的漏斗,发生一个共生的关系。我们希望这个美术馆能够既保存住原有场地的历史和记忆,同时又能够展开一个崭新的艺术介入的城市的公共空间。

“边园”原来是杨浦区杨树浦煤气厂的一个运煤码头。码头上有一堵90米长、4米高的混凝土墙,原来是挡煤用的。我们通过在墙上巧妙地增加一个单坡的屋顶,把这个墙的内外转换成一个园林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给黄浦江的岸边带来了一个更好的适宜于市民游玩的场所。

柳亦春:不同类型的项目当然有其共同之处,比如建筑都是要考虑结构的,都要考虑和具体场地的关系等等。文化建筑会更要求考虑建筑的象征性,这并不是指它做完了要像什么,而是指它可能被要求体现应有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一般都是公共性较强的建筑,所以它的公共性考量是非常重要的。

柳亦春:路易斯·康和筱原一男是两位对我而言具有启发性的建筑师。他们对建筑艺术性与永恒性的理解、尤其在他们的建筑中结构与空间的关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瑞士建筑师卒姆托对于氛围的描述以及如何观察事物也让曾我受益匪浅。

当前的建筑设计正受到来自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建筑受技术本身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影响可能尤其明显,比如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等等。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社会性、革命性变化的时刻,通常也意味着建筑会发生变革的时代来临,建筑师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变革都是双刃剑,创新建筑也总是建筑师们不懈的追求,在所有的可能性之中,技术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建筑变革的基础。


[大舍 | 获奖]

/

2022年  “武汉琴台美术馆”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地景式复杂双曲面清水混凝土建筑建造关键技术)

2022年  “江苏园博园地质科普馆”获2022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22年  “杨浦滨江边园”获IAI全球设计奖(建筑奖)最佳景观建筑奖

2021年  “艺仓美术馆及长廊”获美国AIA 2021建筑文化类MERIT WINNER奖

2021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WA建筑成就奖(WA Archievement Award)佳作奖

2021年  “重庆云阳滨江绿道游客服务中心”获美国Architizer A+奖文化展览中心类特别提名奖

2020年  “壹基金援建新场乡中心幼儿园”获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类二等奖

2020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亚洲建筑师协会2020建筑奖(公共类-社会与文化建筑)金奖

2020年  “台州当代美术馆”获“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评委会特别项目奖

2019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AIA 2019 建筑类最佳荣誉奖

2019年    柳亦春获UED年度建筑师大奖

2019年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获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最佳文化艺术空间奖”

2018年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获WAACA 中国建筑奖入围奖

2018年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获中国设计权力榜“年度城市更新设计奖”

2018年  “后舍”获中国设计权力榜“年度城市更新设计奖”

2017年    柳亦春获中国商业领袖奖“年度思想者”大奖

2016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中国建筑学会公共建筑类建筑设计创作金奖

2016年    大舍获威尼斯双年展“跨越中国——中国理想家”杰出贡献奖

2015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提名奖

2015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德国设计协会ICONIC best of best设计大奖

2015年    柳亦春获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大奖

2014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得香港设计中心颁发的“为亚洲设计奖”

2014年  “龙美术馆西岸馆”获英国《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颁发的新锐建筑奖(AR 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s 2014)

2012年  “螺旋艺廊”获“2012 WA中国建筑奖”入围奖

2011年    大舍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评选为年度全球10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11)

2010年  “嘉定新城幼儿园”获第七届“远东建筑奖”佳作奖

2010年  “嘉定新城幼儿园”获“2010 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

2010年  “嘉定新城幼儿园”获法国AS.Architecture-Studio评选的“中国新锐建筑创作奖”

2010年  “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6号地块”获第三届“好设计创造好效益”中国奖最佳商业建筑奖

2008年    大舍建筑获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团队)入围奖

2006年  “青浦夏雨幼儿园”获“2006 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2006年  “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获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建筑实录》联合颁发的年度最佳商用建筑奖

2006年  “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获“2006 WA中国建筑奖”佳作奖

[ 大舍 | 参展 ]

/

2023年    共有风景:工业旧址的新生,柏林Aedes画廊

2022年    敏感的都市性:大舍在上海,RIBA伦敦总部

2021年    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代建筑展,纽约MoMA

2020年    第28届“当代世界的建筑家”建筑展,东京GA Gallery

2019年    第27届“当代世界的建筑家”建筑展,东京GA Gallery

2019年   “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坪山美术馆新馆

2018年   “方丈记私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日本里山美术馆

2018年   “中国,建造遗产”展,法国里昂美术学院/里昂市政府

2018年     China House Vision,北京鸟巢广场

2018年   “加密(Pretty Good Privacy)”草图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   “当代世界的建筑家”建筑展,东京GA Gallery

2017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民生路码头八万吨筒仓展馆

2017年   “当代世界的建筑家”建筑展,东京GA Gallery

2016年   “再兴土木”建筑展,柏林Aedes画廊

2016年   “New Museums”,瑞士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2016年   “当代世界的建筑家”建筑展,东京GA Gallery

2015年    2015年度设计奖提名作品展,伦敦设计博物馆

2015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1”空间展,上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2014年   “应变-中国的建筑与变化”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EMG大石馆

2014年   “大声展”,新锐艺术与设计双年展,北京三里屯

2014年    日本建筑学会AND结构模型中国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2014年    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展,北京世纪坛公园

2013年    维也纳MAK“Eastern Promises”当代东亚建筑与空间实践展

2013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暨西岸建筑与艺术双年展,上海西岸艺术中心

2013年    X微展系列——大舍个展“即物即境”,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

2012年  “从研究到设计”米兰三年展,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

2012年    中日韩“书·筑”展,东京代官山Hillside Forum

2011年  “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 成都双年展,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2011年  “城市创造” 深圳·香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

2011年    中国当代建筑展,布拉格捷克技术大学建筑学院

2010年    中国新锐建筑创作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CA'ASI艺术馆

2010年    中国当代建筑展,布拉格捷克技术大学建筑学院

2009年  “不自然”设计展,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2009年    中国当代建筑展,西班牙加的斯建筑学院

2008年  “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伦敦V&A博物馆

2008年  “建筑乌托邦”中国新锐建筑事务所设计展,布鲁塞尔CIVA建筑与都市中心

2008年  “位置”中国新生代建筑师肖像,巴黎夏佑宫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博物馆

2006年  “当代中国”建筑与艺术展,荷兰建筑学院(NAI)

2005年  “城市,开门”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深圳OCAT艺术中心

2004年  “东南西北”法国波尔多arc en reve画廊建筑展

2004年  “状态”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8人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3年  “那么,中国呢?”当代中国艺术展,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

2003年  “建与筑”当代中国建筑展,德国杜塞多夫

2002年  “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