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案例欣赏
  3. 非遗活化
  4. 内容

《画说文创》目录


​序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001非遗文创概述 一、什么是非遗文创 二、国内外状况 三、非遗与产品CMF的交集 四、非遗文创的未来展望 002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一、当下非遗文创的制作开发流程 二、现代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三、非遗文创龙头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 四、非遗文创的现代化设计流程设定 003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一、当下非遗文创的制作开发流程 二、现代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三、非遗文创龙头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 四、非遗文创的现代化设计流程设定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001文创概述(现状)

一、什么是文创,各国文创现状

二、什么是非遗、非遗文创

三、非遗与产品CMF的交集

四、文创、非遗文创的未来展望

002文创产品设计流程(过程)

一、当下文创的制作开发流程

二、现代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三、非遗文创龙头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

四、文创的现代化设计流程设定

003文创产品企业走访交流(问题点)

一、青瓷文创企业走访

二、竹编竹行业文创企业走访

三、微木作企业及培训机构走访

四、皮制品非遗企业走访

五、非遗纸文创企业走访

六、金属制品文创企业走访

七、水泥制品文创企业走访

八、陶制品文创企业走访

九、亚克力、滴胶、玻璃文创产品

十、行业共性问题收集归类及破局探讨


004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探讨(解决方案)

一、青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二、竹编竹行业产品设计开发

三、微木作企业产品设计开发

四、皮制品非遗产品设计开发

五、非遗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六、金属制品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七、水泥制品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八、陶制品文创企业产品设计开发

九、亚克力、滴胶、玻璃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十、复合材料文创产品设计

005文创品牌包装设计探讨(解决方案)

一、 文创产品包装的几种方式

二、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媒体端的商业呈现

三、非遗文创体验式的包装方式(文创集市及培训体验)

四、非遗文创品牌的未来走向

006文创与乡村振兴(解决方案)

一、 文创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几种方式

二、非遗文创与民宿体验的结合方式

三、非遗文创与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合方式

四、非遗文创品牌平台建设的可能性

结语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互联网、短视频时代,文创、非遗、非遗文创等字眼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当科技、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创业者发现仅仅套壳个科技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并不足以让自己在激烈的红海中立足时,曾经的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手工艺技艺又被重新得到审视,有形无形的文创也成为很多人选择创业的方向,突入起来的回顾,意味着这个曾经被忽视的产业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文创就业岗位。


      在编著本书之前,笔者就一直关注文创这个产业,也参与一些行业协会及会议,也购买翻阅了很多相关设计书籍,经历的越多,似乎问号越大,越不能找到有通路的答案:一、为什么文创这么热闹,但有经济体量的文创企业又是那么的少呢?二、非遗技艺这么优秀,为什么在机械化、工业自动化时代只能偏居一隅,只能成为时代的看客呢?三、还有就是一个国内的设计毕业生那么多,为什么从事这个产业的人又那么少呢?四、欧美、日等国的文创这么热火,我们的文创为什么似乎刚刚起步?


      于纯粹爱好者而言,我希望这本书有能近似短视频的插图形式,类似80后的“小人书”,寓教于乐;于在校设计学生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能用详实的流程提供可复制创新的基础;于设计毕业生而言,我希望自己走访的众多文创企业可以为他们铺就就业或创业的想象;于创业者来说,我希望这本贴近现实的采访交流,给他们呈现产业的从业想象。


      文创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厚积薄发并不断迭代的过程,以科学技术、现代设计为主要抓手,开发具有高附加值与议价能力的实用商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特别强调“地域”、“在地”属性,挖掘地方文化、地方经济特色、生产要素、加工方法、生产组织及消费需求,因此比一般的商品多一层文化形象。


       无论文创、非遗文创的内核或载体是什么,都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个行业,社会发展、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点,我们应该从文创、非遗文创的表象循序渐进,找到从业者未来就业或创业的认知与过程,这个是笔者作为设计师、大学设计教师想为读者带来的。


      另外现代的文创与一般商品一样,基本要基于工业化批量生产,设计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功能化、批量化和标准化,与非遗匠人单枪匹马不同的是文创基本需要一个团队,涵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建设、财务管理等岗位,因此,文创企业的运营与常规生产商品的企业无异。

    

      现在很多高校设计专业都有文创相关课程,也有很多设计教师参与文创扶贫等实践活动,尝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文创进行结合,“非遗活化”、“文化下乡”等词汇一下子成为热门关键词,但很遗憾地看到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大产出小,实际像样的有效果可持续性的实践合作寥寥无几,甚至很多被“无脑指挥”,落得最后一地鸡毛,这个更激发笔者对于文创、乡村振兴中的“非遗活化”的研究热情。


     《画说文创》应该是继笔者《画说木作》之后的又一本“小人书”,希望读者能用带着质疑、批判的审视眼光看完本书,共同探讨文创的真正理解与行业应用。




001文创概述(现状)

一、什么是文创

二、什么是非遗

三、非遗与产品CMF的交集

四、文创、非遗文创的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文创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也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规划》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部署,未来将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年也被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一年。

微信图片_20221229142605.png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并促进文化底蕴和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辐射力,不仅能带动关联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辐射力,不仅能带动关联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英国是全球首个推出文化艺术国家战略、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国际输出及其蕴含的价值观传播,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塑造英国文化大国的国际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与金融服务业并称为英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构成了英国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116015113.jpg

     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参与主体可以是地方政府、文创企业或设计师个体 ,设计的开发过程包括对当地优势技术、文化的梳理,对项目的产品定位,这些与常规工业产品设计开发几乎一致,如文创品牌创建与推广、产品设计、专利保护、包装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推广、产品用户互动等。

    

  对于政府而言,地方文创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是讲好地方故事的媒介,另外文创做的好,也是具有一定体量的产业;对于企业主来说,文创不仅仅是一种情怀的释放,更多的还是需要商业运营从中获利。近几年故宫文创的大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因此了解文创的历史发展、未来的趋势、创业所需的各种要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创起源:

    在1994年,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保罗·基廷想将澳大利亚打造为一个“文化创意国家”,“文创”一词就此诞生。1997年5月,英国工党上台,托尼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一帮工党大佬都在鼓动借鉴澳大利亚的方式发展文创。二战后的英国各方面发展实属落寞,但在文化方面有富含文学底蕴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音乐上有风靡全球的披头士、皇后乐队,虽是零散开花,但也为英国后期的文创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当时经济萧条的英国政府想要发展其他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文创”属于低投入,于是工党上台后立刻将此排上日程,并下发一系列文件如《1998年创意产业政策蓝图文件》,其中提出广告、艺术、传媒、设计、电影、音乐、表演等13个行业,全都归于创意产业。

微信图片_20221229141130.png

英国从文创产业入手,提出“三三制”,支持中小企业全力发展文创产业——文创企业需要的资金中三分之一由政府支持,三分之一来源社会资金,只有最后三分之一由企业自身出,其政策大大鼓励文艺创业,减轻企业压力。据英国艺术协会的统计,英国91%的文创组织都接受慈善援助。以上是仅从政府支持这一项中分析英国文创的崛起之路,与之配套的还有英国教育系统,英国从小学起就安排每周5个小时文化艺术课,看歌剧、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学习乐器和写作训练,其艺术文化培养到大学,还有一整套与当前英国文创现况发展紧密结合的文创教育体系,这也增加了应届毕业生的文创就业几率。

     将创意产品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理念,在产业链中进行全面渗透及高效传播,已构成英国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和传播策略,其成功经验在思想导向及实践操作方面对我国具有理论和显示的借鉴意义。

第一,在制度建设上,健全创意产业发展制度,营造法制环境,是其成功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创意产业仍处在转型阶段,存在着宏观规划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不足、法律监管不力、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英国在创意产业中的法规建设、人才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开拓和产业园区建设等都有很多成功的、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第二,在产业形式上,多元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创意产业的集群化日益形成,目前主要由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即首都、长三角、珠三角、滇海、川渝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然而,我国现阶段仍存在着创意匮乏、产品雷同度高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当在产业门类、发展模式等方面花大力气。英国借由创意公司提供创作经营资金、顾问公司提供艺术设计商业化策略、创意工作者提供创意思想开发,以及以来不同领域的专业化对不同产业群发展明确其鲜明独特的定位,避免资源浪费,建立良性的相互竞争和合作关系等方面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在传播策略上,融合多种文化艺术元素,整合各种手段、打造品牌效应是创意产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英国在广告策划、网络营销、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以及借助旅游资源和名人影响力等传播策略上值得我国借鉴。此外,英国在发展创意产业时还注重针对不同文化、地区的民众进行传播。我们在开发创意产品之时,也要充分考虑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考察外国民众的生活习惯及心理需求,避免部分差异的大一统的宣传方式。另外,还要规范对外交流产品,适应多样化需求,把握外国民众心理,真正发挥这些创意产品传播价值观的作用。

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版权产业。

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四百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拥有全球“文化巨无霸企业”的50%以上,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影片只占全球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从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来看,美国消费者用于文化娱乐、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国内市场总开支,在1997年达350亿美元,2000年约为410亿美元,2004年达到500亿美元。

微信图片_20221229141629.png

在美国,文化产业往往被称为版权产业或娱乐产业,他们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向公众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美国立法的完善和执法的有力,直接给版权产业带来实质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年度报告,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制造业,包括化工、工业设备、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飞机等部门。

在行政体制上,美国没有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至今没有一个官方文化政策文件。其实,这正是美国文化政策的精妙之处,美国采用"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高水平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府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1、美国政府注重通过法律加强对版权的保护。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滥用法》等一系列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版权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规范的团体,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现在美国投资主体非常多样,一是政府投资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3、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

(二)政府高水平地的引导和管理。

     在美国,政府机构中保护版权产业的机构很健全。政府机构中设有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负责版权的登记、申请、审核等工作,以及为国会等部门提供版权咨询;美国贸易代表署--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海关--主要负责涉及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出口审核等相关工作;商务部国际贸易局、科技局和版权税审查庭。此外,随着版权产业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和保护,如克林顿政府设立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机构。

     各州政府和市政府等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例如,纽约市政府比国家艺术捐赠部门有更高的年预算。在布隆伯格(Bloomberg)市长的领导下,文化产业在纽约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并且通过电影戏剧广播市长办公室等机构改进了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的职责是使每个地区都有文化生活,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由政府核定,议会审查批准。同时要保证这些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凡是背离法律规定的,政府有权给予取缔。美国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时不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行业自律的手段,还非常重视法律的约束。

(三)重视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并能引导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高是其重要原因。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国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文化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

(四)放眼全球,充分吸收国际资本、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借助贸易自由化潮流,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向全球输出的主导权,且正在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特别是在资本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者,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还是流行音乐的唱片公司,其实都是以外来跨国资本为主的。在文化产品制作中,则立足于全球市场需求并引领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销售市常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90%。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成了美国人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则。


法国文创:

    在法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文化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过度商业化多少有些禁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创负载的象征意义和光芒过于耀眼,而掩盖了它的商业价值。这正是2012年政府推出“创意法国”(France créative)平台的原因。“创意法国”汇聚了法国文创产业的不同分支,它们定期发布调研报告,开诚布公地探讨文创产业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试图消除公众对这行的既有偏见。

微信图片_20221229141901.png

     在法国语境下,文创产业涉及视觉艺术、广告、电视、纸媒、演出、音乐、书籍、游戏、电影和广播十大领域。

 “创意法国”和安永2019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法国文创产业雇佣130万工作人员,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914亿欧元,其中近一半属于附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法国文创产业的经济体量是汽车业的1.9倍。另一方面,不同文创领域的数字化和商业化程度差异显著。在法国,育碧(Ubisoft)、阳狮(Publicis)、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以及FIAC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游戏、广告宣发、音乐和艺术展览领域,均是全球佼佼者。因此视觉艺术、广告、演出、音乐和游戏五大产业,成为法国创意经济的中流砥柱,其他领域则相对逊色一些。

法国文创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2013年到2016年,法国文创出口增长16%,远远高于总体平均出口增长值——8.4%。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出口国,且海外营收长期优于本土票房;法国游戏产业80%用于出口。

     法国文创产业为何如此繁荣?除去历史、教育、人文和社会风气等因素,法国特有的“文化例外”(Exception culturelle)思维和策略功不可没。时间回转到2013年6月14日。欧盟27成员国外贸部长汇集一堂,讨论如何同美国开启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TAFTA)协商。在会上,法国外贸部长布雷克(Nicole Bricq)显得有些异类。她坚决反对将电视、电影和音乐产业,列入自贸协定讨论范畴,甚至不惜投出反对票。面对法国强势立场,欧盟其它成员国只得让步。这被认为是法国“文化例外”的胜利。

     多年来,法国上下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文化产品并非普通商品,不应单纯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束缚,需要公权力介入和支持。1959年,法国历史上首任文化部长——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通过文化立法,确立影视戏剧的特殊地位。随后各届政府不断完善法案,通过资助、配额和减税等各项措施,支持文艺创作。在影视行业,影院和电视台分期播放上映电影,且需缴纳额外税收,支持影视创作者;在出版业,法国实行图书统一定价制度,稳定书价,支持小书店发展,促进了图书市场多样化和长期繁荣;在音乐领域,根据1996年立法规定,电台必须播放40%的法国本土歌曲,如今法国歌曲占据播放音乐的一半以上…

     三十年前,面临美国文化“渗透”,法国的文化保护政策撑起本土文创的“保护伞”,但在如今互联网巨头林立的时代,原有机制则逐渐失去效力:以奈飞为代表的美国流媒体平台,进驻法国影视市场,逐渐征服年轻观众,但它们并不受特殊税制限制,堪称“文化例外”的法外之地。

此外,法国文创出口地并不限于欧美,亚太地区现已占据其海外市场的34%。近几年,法国的互联网及数字化趋势明显。


德国文创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涵盖设计、艺术品市场、音乐、图书、广告、建筑等11大行业的生产、服务和价值创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就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作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政策。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德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立法有何亮点?疫情之下,德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德国政府推出了1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其力度之大令很多国家相形见绌。

微信图片_20221229142008.png

     文创产业在德国囊括至少11个具体行业。根据2009年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长会议的指南,这些具体行业包括:音乐产业、图书市场、艺术品市场、电影业、广播业、表演艺术市场、建筑市场、设计行业、出版业、广告、软件和游戏产业。总之,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通过媒介创造、生产或传播文化和创意的所有企业、商品和服务都被纳入文创产业当中。虽然整体文创产业营业额长期稳定增长,但是各个行业在德国也面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艺术、书籍和新闻市场处于文创产业中发展较慢的领域,而软件、游戏业、演艺市场和音乐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自东西德合并之后更为文创产业带来了难得的繁荣契机。1998年,联邦政府首次增设了联邦政府文化事务和媒体事务专员(Federal Government Commissioner for Cultural Affairs and the Media),从而在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文化事务的中央联络点。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多样性和中小型企业居多,有的文化企业甚至只有一个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和资助。德国联邦政府便根据这一特点,在联邦政治体制基础上制定了多样和灵活多变的文化联邦主义政策,文化和媒体事务委员会在制定政策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审查所有对文化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策,例如为对非营利组织特殊规定在内的税法提供参考,对文化预算问题进行最终的裁定。这些政策都顺应了德国文创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最终有力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文化法律与政策不仅在历史上促进了德国文创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当下的疫情危机时刻正在推动德国文创产业的复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间这些新政策的推出和法律方面的变通不仅及时、精准,而且“对症下药”,有力地化解了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日本文创


   纵观日本文创产业的升级史,21世纪初的文创1.0在设计上较为单元化、个体化,虽然也开始移植动漫设计元素应用于公共设施、食品、文具以及艺术场馆周边,但并未刻意打造形象上的IP化,也并未提炼出核心的文创概念。2007年研究者川口盛之助适时推出了《日本创意·萌经济》一书,对当时的文创产业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归纳预判,对“萌经济”的探讨和实践逐渐成为文创主流。之后,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日本经产省制定了  “文化产业大国战略”,推动百年动漫产业资源向旅游业、文博业、食品业等涉及文创产业的各个门类输送与协作,向国际推广“酷日本”文化形象。这个举措极大改善了文创产业向系列化、立体化方向升级,川口盛之助提出的“拟人化”“生活剧场化”“润滑人际社交”等文创体验原则,也被广泛用于全国吉祥物设计潮流之中。据2016年的统计,日本47个都道府县几乎都有拟人化的吉祥物,并且每个地方的吉祥物平均数量达到18.8种之多。

未标题-4.png

文化产业的变化自然也影响了博物馆与美术馆这类承担艺术教育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场所,在已游览过的多处博物馆与美术馆文创商店里,记者注意到许多展馆都结合建筑设计特色或是藏品特质推出吉祥物形象,并且该形象贯穿于文创产品的具体形象和包装之上。同时,博物馆与美术馆特别注意在产品上呈现场馆所在的地方文化的特色,比如冈山县拥有桃太郎传说,也是画家竹久梦二的故乡,前者的全新漫画设计形象与后者的美术元素,被广泛用于冈山县出产的特色食品、公共标识、交通工具外观上,也出现在当地美术馆与图书馆的文创商店中,为游客带来连贯的文化体验。相似运作例子还有鸟取县的柯南形象、富山县的哆啦A梦形象、岛根县的葛饰北斋艺术形象、长野县的草间弥生艺术形象等等。

微信图片_20221230141533.png

借助于2020年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日本许多地方启动了创意复兴地方文化的计划,吸引年轻人回归地方,振兴手工艺,发掘地方文化的现代形象。事实上,他们很大一部分信心来自多年来成功举办的两个艺术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这两个致力于振兴乡村文化与岛屿文化的艺术节,邀请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家进行实地创作,也调动了相应的文创产业活力。从某种意义上,它们就像是文创3.0的雏形,更为庞大,也更为精细,无数细小的文创周边以有形或无形的体验方式传递同一种文化内核。




什么是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以及文化空间,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包括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微信图片_20221229170133.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长过程始终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中国人民在思想和实践上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智慧高度。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微信图片_20221229170243.png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十分宝贵的财富之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民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以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保持国家统一,其蕴含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精神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作用。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非遗文创?


   非遗文创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文化态势。广义的“非遗文创化”指:“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力量,以非遗作为生产资料,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把非遗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出适应人们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同时使非遗本身具备系统性、普及性及经济附加值。”

非遗文创化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

非遗文创化主要针对面向市场的非遗项目,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都有着不同的存在状态与表现形式。在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社会和历史的转型时期尤为突出,其发展状况在根本上取决于当时的大众审美意识与社会市场环境。因为它们本身便属于市场经济环节中的一部分,依靠市场贸易获取经济效益。从开拓消费者市场的目的出发进行技艺改良与创新,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技艺的传承。

未标题-1.png

因此,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匠人们跻身于市场这一庞大有力的竞争机制,通过自觉的技艺革新来获取市场优势,进而实现技艺传承与发展。反观当前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的生存现状,某些僵化的教条打着“保护”的旗号割裂了它们与市场的联系,使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不符合其自身原有的发展规律。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文创化,本质上是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此类具有市场依附性的非遗项目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在竞争中实现技艺精进与创新,在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实现技艺的传承与延续。


(二)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实效益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8年版)就明确界定:“某些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产生的商业活动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可提高人们对此类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其从业者带来收益。这些商业和贸易活动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未标题-2.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创化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良好的现实效益,这一实践工作可通过经济、教育或文化建设等方式,多角度地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产生积极作用。此类非遗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后,最直观的表现是创造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产生将明显提高传承人收入,改善传承人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改善技艺生存现状;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传统手工技艺及文化的认识水平,进行多方位传播;同时,文创化的道路会反过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促进此类项目的传承和创新。


(三)非遗文创化与时代发展相呼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句话为今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非遗文创化工作的开展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回应。同时,非遗文创化工作响应了“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之路。文创化是有别于“泛产业化”的新型理念,这一概念中所表达的“文化创意”指建立在非遗文化基础之上的符合时代精神内涵的现代文化。

未标题-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