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恋木顽童—台湾木艺大师阎瑞麟 “细木作”艺术的童趣与想象力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2-11-30 人气:915

微信图片_20221130130136.png

我们经常在各大平台见过这些木作作品,却不知这些可可爱爱的萌物都出自同一人,那就是台湾的细木作大师阎瑞麟老师。

阎瑞麟,生长于台湾,拥有现代美术、设计背景的他,却对【细木作】有着独特的挚爱与理解。有人称他是恋木顽童,因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泛着浓浓的童趣,洋溢着温暖的光。

滑润、圆适、温厚、自然、质朴、独特,是台湾细木作大师阎瑞麟的木作关键词,通过他的木作作品亦折射出自己的木作哲学,给人春风化雨般的触动。


凹凸人 台湾乔木 黑檀木

能用这般超能的木工技术

实现孩子奇思妙想的老爸

就是来自台湾的

细木作大师——阎瑞麟

“广告公司听起来商业,但我其实一直做的是“美”的部分,现在转换成木工,“美”也并未消失,只是转换成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再继续往目的地前进而已。”

虽然是非科班出身的匠人

但阎瑞麟对木工这一古老的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挚爱与理解▼

他挑选上好的木材,用最传统的木工艺,精打细磨,每一件作品,都带着他最初的心,他的细腻与天真。


生长于台湾,拥有现代美术、设计背景的木工大师阎瑞麟,却毅然投入「细木作」这古老的行业。他对木材的深刻认知和应用能力、细腻成熟的木作技巧,精准独特的美感表现,以及充分的耐心和毅力,成就细木作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细木作家具经历长时间制作,每个流程环节都极其琢磨讲究,历时愈久,愈能凸显它的精致和价值。沿袭自古老工匠对自身工作、作品的坚持与执着,与尊重大自然木料、爱物惜物的精神,正是他所追求的「古老而美好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21130130634.png

阎瑞麟的创作构思来源于环境中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态,以及木材本身的质地与特性,大自然提供了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透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观察,他让旧木料重新诠释更精采的故事,希望借此让人们重新找回与大自然的连结,以及传统价值中美好动人的部分。让家具不再只是单纯的家具,而是一个记忆、一种情感、一种意念,一种向往,甚至是改变使用者生活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21130130709.png

绝少人是不爱木的,因为那与我们是来自于森林的原始记忆有关。人树之间也包含着对于生命意义的故事,自古以来也一直广泛的被流传、歌颂。人们使用木材来帮助生活,从狩猎工具开始到建筑屋舍、家具、纸类、生活道具、到现代新科技的开发,也都与木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木材给人直接的感受是温暖、素朴、舒适、洁净、柔软、独特的,在平顺的木纹里,类似肌肤的触感中,也能有安抚人心、调整情绪的基本功能。木的属性有着其他的材料无法取代的特性:吸湿、保暖、耐燃、且具弹性张力、同时释放优雅香气。
木材同时也是可以回收与循环的天然资源,一件经久耐用数十年的建筑器具,同时 也保护森林的成长,也是充分让时间来维持生态平衡的最佳方式。比起其他材质如钢铁、塑胶、玻璃……等,更能减少对于自然的消耗浪费。只要有正确的林业政策 及用量管控,适材适所,善工善料,就能让这个来自于森林的美丽馈赠永续经营,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

——有木的生活|关于木(阎瑞麟)


阎瑞麟创作写照

做榫,是细木工制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选择正确的榫卯结构与严谨的密接连合,是作为在未来漫长岁月中木材原始的物理变化与人为使用后的耐受考验下之依据条件。 做工精良,扎实入榫,自然就能维系物件长期的存世时间,极端理性也隐性。

微信图片_20221130130939.png

大部分的榫卯深藏在华美的木纹之下,在这细腻收边后的重要内里,得灌注大量时间与坚定工作信仰才能保持沉默与执着的继续下去;也因为无从观看,更需要来自受方的信任支持,不至于太寂寞。

微信图片_20221130131009.png

手持粗至细号砂纸,结实按压于木面,敏化神经,集中注意力,感应由指尖传来微妙讯号,作前后或左右的往复式运动。 耐着性,把不该留存的刻痕去除,直至预想轮廓为止,也同时还原出木质自身蕴含的丰盛纹理。

有时我认为这是木工人对于大自然珍贵赠予的一种回应方式,谦卑膜拜与感恩咏颂,跟随着屑粉掉落与其所发出声响,富含诗意又散发着些许骄傲气质……

微信图片_20221130131041.png

右手持刀,然后将推进力道放在左手拇指,顺着材料理路向前缓慢的削减,卷翘薄木片会散落四周,让预想中的线条渐渐出现。

微信图片_20221130131106.png

在我的作品里绝大部份是把木材表面乖乖的砂磨到像婴儿肤质般光滑细嫩,为的就是想要完整呈现其专属的温厚、质朴感受。 不过有时会因为需要些特殊意象, 而用圆弧刻刀留下起伏等距的痕迹,让它可以是粗糙土壤、毛毛虫啃咬后的结果、或者是海鸟飞掠下的浪波纹理。

这个作业相当枯燥又乏味,还得忍受极需八字贴法的肌肉酸麻,有时觉得自己像在庙里面边念经边敲木鱼的和尚,一捶(刀)一捶(刀),耐着性子慢慢的把功课做完。

微信图片_20221130131136.png


微信图片_20221130131216.png

心要和手一起思考与劳动,而手掌起的茧正是上帝所赐予的勋章。

脑海里有张深刻的图,那是在一本介绍关于George Nakashima的书册里,在其自宅墙面上约有个半人高的直式卷轴,整张画面里就只有用墨线白描出的右手线条,类似握持工具的蜷曲形状,苍老、浑厚、纤 巧、也带着纯粹的热情,仿佛就是这位带动美国工艺运动先驱者的直接写照,而这也可能就是中岛先生所遵从的信仰吧。 同时这也是我的信仰。

我也曾与七十几岁的老木匠握过手,我相信那个完透的粗造茧面才是真正的手感,是用一生时间所换来的。 这几年下来我也有了一些,只是还太新太少,甚至过于单薄,像跟随我的年轻工具。

一直以为能用双手来工作的人是极其幸运的。 劳动者不局限于口说范围,还更增加了专属于手感的语言路径,在各种微细繁杂的作动中,让原始敏锐的感官来深化自然的秩序,赋予我们有能力去完成尚未界定的 物质状态,然后创造诗意情境。 手活络了工具的温度,在做动时灌注浓厚的情感,满足活力十足的实验探索;而思想也藉由手的辅助让面貌更为具体完整,也使得原本只是在脑海里混杂场面能逐渐 的理顺、明朗出来,具体呈现出丰盛动人的成果。 所以逐渐的培养将材料、工具、双手以及心灵维持在和谐关系的状态之中,并与日常接触,充分经营。 此时手掌中生成的茧正逐一详细的记录这个过程。

在细木工作业里手工具(或称「手操工具」、「利器工具」)的使用占有相当重要的部份,要流畅顺利的完成,就必须依靠手工具在木材上熟练灵活的运动才行。 这包含许多如划、刨、削、凿、磨、锉、刮、钻、捶‥‥等繁复动作。

以现今的观点来看,手工具依旧能创造出属于其专有义义,并超越机械成形的范围。 我仍旧比较偏好于经由手工具所发展出来的意味,慢速、细致、和谐的施工,自由散发出较有温暖人味且具有机性质的作品。 所以只将粗形以机械加工后,接着还是以手工具进行多数作业。

手工具接续了「传统精神」,活络双手,提供与材料之间的对话媒介,并能轻易的越过表面,直接创造出结果与价值。 在日本有种称之为「指物」的木工分项,就是几乎只使用手工具来进行作业的传统技法,着重在极为精致的微小细节之上,在我刚开始学习木工时即为此深深着迷。

手工具依用途来分类:

画线度量工具—画线刀、画线规、割刀、墨斗或笔、分规、游标卡尺、直尺、角尺、自由规‥‥。

敲击工具—手锤、冲

刨削工具—刨刀(平刨、圆刨、曲刨、槽刨、崁刨)

锯割工具—手锯、双面锯、夹背锯

凿削工具—平凿、扁凿、圆凿

刮削磨光工具—刮片、刮刨、锉刀(圆锉、半圆锉、扁锉、方锉、棘齿锉)

研磨工具—砥石、砂纸

雕刻工具—雕刻刀(平刀、圆刀、斜刃刀、曲刀)

其他如木工夹具、车指工具、安全及便利工具等

这些工具大多收纳在特有木制工具柜中或排列在我伸手可及的方便位置,成为工房里的华丽背景,与上好的木料静静的陪伴我的木工旅程。 有时我会放下工作,帮他们上油、研磨、整理,看着他们经由双手长期摩擦接触而日渐生成的光泽而感到幸福,我想这也许就是属于再纯粹不过的伙伴关系吧。




标签:阎瑞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