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张永和的 非常建筑工作室 --中国设计师系列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0-07-22 人气:5449

01.jpg   

张永和


http://www.fcjz.com/  非常建筑

美国注册建筑师
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
美国建筑师协会香港分会荣誉会员
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美国注册建筑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自1992年起,开始在国内的建筑实践。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7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在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柿子林会馆荣获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及美国《商业周刊》/《建筑实录》建筑设计奖,河北教育出版社荣获2005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优胜奖等。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建筑学院奖。


微信图片_20230915005117.png

●001展览即建造

007后窗

009院城

013轴线城市

015边非缘

018推拉折叠平开门

021蛇足

023回凸田

025三十窗宅

027街戏

029竹化城市

031竹屏风

033新里弄宅

035戏台

037折云

039土木

041墙城

044高窗

045六箱建筑

……

当建筑是展览的主题时,几乎总是存在两难境地:建筑只能通过图纸,模型和照片来表现; 建筑本身的物理性缺失。展览的建筑抽象和建筑展览中缺乏建筑经验实际上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缺乏建筑现实的问题。在这本书中,Yong He Chang通过Chang和Atelier FCJZ的四十多个展览设计,追溯了展览中建筑干预的历史,并回答了上述问题。这本书展示了他初的建筑方法,并分享了他对建筑与“展览”永恒方面之间关系的看法。

Yung Ho Chang / Atelier FCJZ曾在中国和美国学习,198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硕士学位,自1992年以来一直在中国与李嘉禄一起担任Atelier Feichang Jianzhu(FCJZ).FCJZs工作范围从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和室内设计,到家具,产品,服装,珠宝,舞台,展览和艺术装置。Chang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各种建筑学院任教; 他目前是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并于2005年至2010年担任建筑系主任。他于2011年至2017年担任普利兹克奖评委会成员。




本书是著名建筑师张永和的随笔集,集结其*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1982年至2021年创作的文章五十篇,可依照涉及论题分为 “建筑,居住”“文学、艺术”“思想”“教育”“城市”“父亲”六组,但又不局限于此。作者以充满文学性与个人风格的语言,记录四十年间的观察与思考。

微信图片_20230915005435.png

新版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增补文章十七篇,减去三篇,创作时间延及2021年,是对作者所思、所想、所写更加立体且完整的呈现。

张永和

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

198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2000年主持创办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2005年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华裔学者,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又记 7

补记 9

写作文 11

窥视剧场——实地考察 15

四间房——单身公寓 19

书房——建筑师会所 23

垂直玻璃宅 25

幼儿(墙)园 28

策划家居 30

十二月令 52

园/宅 57

坠入空间 59

平常建筑 68

向工业建筑学习 81

基本 建筑 动词化 91

浮出空间 94

我的红楼梦,或三考 107

问题建筑 111

现象与关系 118

张与张:对阵与分离 133

形式和程式 141

建筑就是这样 147

画图画 150

壮建筑 155

杨廷宝的空间 159

南东南 184

泰山和克里斯托的启示 191

后窗 193

烟斗——概念性物体 196

文学与建筑 198

文学与空间 207

第三警察局 217

“看”的建造 229

环 254

照相簿 260

过程思想 265

设计逻辑 270

向现实学习 274

第三种态度 277

设计:“谋” 284

革命者矶崎新 289

意匠之手 293

自行车(的故事) 299

匡溪行 301

四函(评译) 305

关于建筑教育 317

AA与我 334

通用建筑学 340

时间城市,又及超薄城市 368

小城市 376

物体城市 382

我的家教 397

父亲的文学 403

译名表

· · · · ·






非常建筑

非常建筑于1993年由张永和与鲁力佳在北京创立,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中国领先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在以其优异的设计作品而在建筑、艺术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获得各种重要奖项、出版发表和展览等。它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完成了一系列建筑设计作品,显示出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素质和独特的创造力。
非常建筑的作品涵盖文化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办公设计、零售和商业建筑设计、实验室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建筑物的长远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从事产品设计和展览设计。

     

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5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博士生。


国际知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2002 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 年 9 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d91c20ed2b4044629896429aacea48f3.jpeg

建筑师张永和&鲁力佳

张永和,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84年获得伯克利建筑硕士学位,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鲁力佳,非常建筑创始人,总建筑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硕士。

非常建筑于1993年由张永和、鲁力佳在美国创立。在过去20多年中,非常建筑从一个以研究、创新为特色的个人工作室逐渐发展成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国内外建筑、文化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荣获了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其作品在国内外被广泛介绍和发表。非常建筑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具有前瞻的视野、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创造力。非常建筑坚信设计的价值,强调研究,重视方法,致力于建造工艺的革新,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了多个设计领域的综合实践。

吉首美术馆

设计团队:张永和,鲁力佳,梁小宁, 杨普, 刘昆朋, 粟思齐, 饶岗

构想了一座横跨江面、 兼做步行桥的美术馆。我们希望人们不仅会专程去欣赏艺术, 也可以在上班、 上学、 或者购物的途中与艺术邂逅

美术馆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下层的钢桥是开放的桁架结构, 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一个带顶的街道, 同时也助于疏导洪流;上层的现浇混凝土拱桥内部设有画廊。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 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美术馆的服务空间如门厅、 行政办公、 商店和茶室则被安置在两端的桥头建筑内。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侧河岸进入美术馆。

02

舍得文化中心

设计团队:张永和,鲁力佳,梁小宁, 黄舒怡, 张博文, 柳超

0eb74fcaa63a470e8a3c39468b21cf88.jpeg

经过调研, 我们意识到沦牌镇吸引游客的秘诀不仅在于名酒, 也取决于其纯净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地域气质。我们的设计试图通过保留这些品质来吸引渴望远离都市喧嚣的人们。文化中心综合体被视作连接工业园区与自然景观的纽带, 其建筑空间由一系列带内院的馆所以线性排列的方式组成, 而形式语言则由深檐和木板墙等低调的本土化词汇所构建

03

诺华上海园区实验楼

设计团队:张永和,吴倛辉, 冯纾危, 李相廷, 郭照烤, 常诚等

0eb74fcaa63a470e8a3c39468b21cf88.jpeg

实验楼设计出发点是建筑与景观的结合, 主入口通向庭院。尽管办公空间与实验室仅限相关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 但庭院空间面向整个社区开放。实验楼所在的庭院是围合的, 为整个园区服务的一层食堂通过连廊与园区其他建筑连接。

陶土瓦片用于建筑外立面, 它既是建筑外墙的表皮又形成遮阳作用的百叶。建筑内装中多处使用层压竹板, 一种可回收重复利用的天然材料。

04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D设计中心

设计团队:张永和,鲁力佳,庆民,韩书凯, 冀雅琼,尹舜等

0c60ed9fce484de78a3150aef6d4d7e6.jpeg

psD是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的一个多功能设计中心。改造设计聚焦在临街一侧的界面。我们把这片由相对封闭的玻璃幕墙立面与停车位组成的区域, 打造成“商家比邻的城市街道”。吸引及鼓励更多的人聚集于此或稍作停留,体验近距离的城市艺术生活。这些担任工作坊,商店,咖啡馆等功能的盒子"店面”,同时也是走进博物馆的通道,人们由此通过在设计中心中停留,或看展览、参加工作坊,或买东西、喝咖啡。若要走向博物馆纵深,欢迎穿过“推拉折叠平开门”继续他们的艺术之旅。

葫芦系列

张永和3-1.jpg张永和说;「作为建筑师,我们认为仅仅把建筑形式语言直接带入产品设计是不够的,恐怕也不恰当。」我们在接受了这个餐具设计项目后,尝试了从三个方面把建筑设计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带入产品设计。

张永和4.jpg


态度:观察生活,尽管建筑形式相对抽象,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对生活的理解。方法:概念思维,瓢的材料是植物的果实,是手工业时代的产物。瓢是无法在当代的设计文化,工业生产方式以及进餐习俗的语境中复制的。我们引入餐具设计的,是切葫芦的概念。材料:我们选定了精细的骨瓷,是想完成从手工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当代,从粗犷到细致的一系列转化。

二分宅

再看看同样用「切分」的概念,做的二分宅。

张永和0.jpg

转译传统北京四合院:将其从高密度的城市环境移植到自然景观之中。院子从在城市中被建筑四面围合变为由山坡和房子环抱。如此,建筑和自然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房子二分也促成了人工与自然的结合,形成了山水之间的院宅—山水四合院。

张永和6.jpg

     建立一个灵活的原型:二分宅在这个山地住宅区的建设中将可能被“复制”若干次,因此它的两翼的角度并非是固定的,而可以随着不同的山地地形而调整。针对不同的地形,互成角度的两翼可依地形的各异在0°- 360°之间任意变化,可出现“一字宅”,“平行宅”,“直角宅”等等变形。

张永和5.jpg

张永和——作品:

建筑:
2016年,21Cake复兴SOHO店
2013年,垂直玻璃宅
2012年,建川博物馆聚落——十年大事记馆
2012年,京兆尹素食餐厅室内设计
2010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
2010年,上海涵璧湾花园
2010年,北京BNC薄荷糯米葱时尚概念店
2010年,杭州唐宫海鲜舫室内设计
2009年,运河岸上的院子别墅区之泰禾俱乐部——拾贰院
2007年,成都七贤茶舍
2006年,用友软件园1号研发中心
2006年,韩国坡州三湖出版社
2006年,金华建筑艺术公园17号综合空间
2006年,吉首大学综合科研教学楼及黄永玉博物馆
2006年,上海银河宾馆唐宫海鲜舫室内设计
2005年,深圳唐宫席殊书屋
2005年,泰禾别墅
2004年,北京柿子林别墅
2004年,松山湖生产力大楼
2004年,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心
2004年,东莞石排镇政府大楼
200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非常建筑卫生间
2004年,南京佛手湖玻璃钢住宅
2003年,苹果美术馆
2002年,二分宅
2001年,杭州五常总体规划
2001年,南宁柳沙总体规划
2001年,北京大学核磁共振实验室
2001年,北京大学(青岛)国际学术中心
2001年,远洋艺术中心
2001年,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
1998年—1999年
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办公室
山语间别墅
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
广东清溪坡地住宅群
北京现代城样板间室内设计工程
北京玻璃洋葱餐馆
北京红石实业办公室室内
河北燕郊画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
1997年,美国康明斯亚洲总部办公室
1997年,深圳润唐山庄住宅小区工程
1996年,北京席殊书屋(已于2000年拆除)
1996年,南昌席殊书屋
1996年,武汉席殊书屋
1992年开始,
洛阳老城幼儿园
郑州小赵寨住宅区及幼儿园
汕头华利迪娱乐城
清溪山地住宅
虎门政府花园式酒店

装置:
2012年,“玻璃教堂”
2011年,奥迪展台
2011年,TTF首饰设计
2011年,厚薄折四折屏风
2011年,Alessi Tray托盘
2008年,葫芦

展览:
2010年,瓦—轻
2009年,厚薄折
2008年,竹灯笼
2008年,塑与茶
2008年,Hongkong
2007年,Torino,Italy,Torino Prison
2007年,和AND
2005年,竹跳—威尼斯艺术双年展China Pavilion
2004年,2004 gallery MA
2003年,影室Camera
2003年,稻宅Rice House
2002年,The 8th Venice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2002年,六箱Six Crates of Architecture
2001年,生活在此时
2000年,生态竹院宅
1999年,街戏
1998年,可大可小展(与陈家毅、季铁男合作)
1997年,运动中的城市展

张永和——指导作品

Pinwheel住宅/Ying chee Chui

张永和——出版作品

《建筑动词》、英\法作品集《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平常建筑》《非常建筑》等。

张永和——相关报导:

预制/张永和
双访张永和:警惕与诊断
张永和+非常建筑: 唯物主义——导览
摘录:2012年6月 东南大学讲座——张永和
文革十年大事记馆1966-1976
参观非常建筑工作室
张永和:去除“符号”建筑 回溯城市“肌理”
张永和——每个城中村都能成为深圳的兰桂坊
普利茨克奖评委团里的第一个中国面孔
张永和:“非主流”建筑师
张永和——在朴素低调里找趣味
张永和:中国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低下
张永和:设计的本质是改善生活
《建筑周刊》专访张永和——塑料会在建筑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张永和——不时髦和无设计
张永和:中国更需要规划师
张永和:“传统”建筑见证时代“竹林”是中国符号
非常建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教授专访
张永和与他的“装置”艺术
张永和:一个建筑师的时代际遇
基本张永和——张永和访谈录
张永和——建筑是审查世界的一种方式
非常·平常——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年散议
张永和: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
视频:我的中国梦——张永和的中国梦
视频:张永和•老男孩的非常建築
视频:锵锵三人行——北京新建筑 皆为“尖叫”建筑/张永和
视频:锵锵三人行——谈城市建筑的外观与实用性的关系/张永和
音频:张永和+非常建筑: 唯物主义——开幕
音频:设计与建造/张永和——精彩问答
音频:设计与建造/张永和——问答:对于时空体验及观察的回应
音频:设计与建造/张永和——问答:参数化与设计
音频:设一个计/张永和

张永和——所获荣誉

1982年,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
1983年-1984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
1984年,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
1986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
1986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
1988年-1989年,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
1988年,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
1991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
199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
1992年,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
1992年-1993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
1994年,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
2011年,担任Pritzker建筑奖评委





相关内容